首页 / 学术海报 / 正文

武汉纺织大学“阳光学者”论坛暨校外杰出学者论坛

时间:2021-10-15    作者:研究生处 科技处    

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

地点:阳光校区行政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研究生处

承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协办单位: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技术研究院

时间

会议日程

主持人

9:10-9:15

会议开幕

朱君江

9:15-9:25

校领导致辞

9:25-9:55

待定

李俊华清华大学)

夏东升

9:55-10:25

手性氨基醇的全绿色制备

宋卫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赵震

10:25-10:55

有机半导体可见光催化太阳能转化

朱永法清华大学)

姜会钰

10:55-11:05

茶歇

11:05-11:35

燃料电池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

廖世军华南理工大学)

杨向光

11:35-12:05

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水分子活化机制

陈春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朱君江

武汉纺织大学“阳光学者”论坛-暨校外杰出学者论坛

专家简介

李俊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家863高科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13000余次,编写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36项,其中3项金奖。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4-)和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担任学术期刊Catal. Surv. Asia共同主编,Appl. Catal. B Environ.,Chin. J.Catal.,J. Environ. Sci.,Fron.Environ. Sci. Eng.,GreenEnergy Sci.,环境化学,环境工程,过程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主要技术成果在燃煤电厂、钢铁、水泥及玻璃等工业烟气开展了深度治理工程示范,以及机动车和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工程。曾获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工程青年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专家简介

宋卫国,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2年北京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2001年获得南加州大学(USC)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起担任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兼任Environ.Sci.: Nano期刊副主编。近年研究方向主要是功能纳米材料与多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构筑以得到具有理想形貌和丰富表界面官能团的材料,用于催化、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武汉纺织大学“阳光学者”论坛-暨校外杰出学者论坛

专家简介

朱永法,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承担了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课题。学术兼职包括Appl.Catal.B: Environ.副主编、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薄膜材料、纳米材料、能源光催化与环境催化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9篇;论文总引19100余次,H因子达76。2014-2017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

专家简介

陈春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及微观机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承担和参加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研究项目8项,总共发表SCI学术论文87篇(其中Environ. Sci. Technol. 17篇),研究成果“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的研究”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IF > 5.0的20篇,包括Nat. Catal. 1篇,Angew. Chem. Int. Ed. 3篇,J. Am. Chem. Soc. 1篇,Environ. Sci. Technol. 4篇,Energy Environ. Sci. 1篇, Chem. Soc. Rev. 1篇)。近5年内累积被SCI他引3210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五年内他引1223次。参加编写英文学术专著2部;担任国际杂志Int. J. Photoenergy (IF=2.663)和ISRN Chem. Eng.编委。

专家简介

赵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发改委“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主题(专题)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和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发表文章被引用11500多次,H因子55;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2014-2019年连续6次入选爱思维尔公司公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9年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新材料及其合成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1年获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

专家简介

廖世军,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电催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锂空电池等的研究与开发。先后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主持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加2项,863目标导向项目1项,86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10000余次,H因子48,2014至2020连续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引用学者榜单;授权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1本。主持开发的“羧酸/烯烃直接酯化绿色合成羧酸酯”新工艺及催化剂,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产业化。

武汉纺织大学“阳光学者”论坛-暨校外杰出学者论坛

专家简介


杨向光,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催化课题组组长,绿色化学与过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石油化工》、《应用化学》编委。主要从事新型稀土催化材料,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脱硝催化剂,石油裂解催化剂-FCC催化剂,以及电池正极材料等的研究与开发。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工信部稀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企业横向合作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5项。1996年获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2001年获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