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艺术与设计学院举举行2023年第15期“研究生论坛”,论坛由周一星博士主持,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讨论基于瓦萨里为艺术史学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图像学的构建与发展。在师生关于艺术史和图像学的讨论中,探讨了瓦萨里在《名人传》中的部分理论,以及通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去分析了部分文艺复兴艺术家的作品。

瓦萨里从1550年这一有利的时间点回顾了“这一复兴的进程”认为其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展开,每个阶段都与人生的某个阶段相对应,并大致以新世纪的开端为起点。第一阶段相当于幼年期,在绘画方面由契马布埃和乔托开始;第二阶段为青春期,出现了马萨乔、布鲁内莱斯基和多纳泰罗的印记;第三阶段为成年时期,始于达芬奇并在米开朗琪罗身上达到顶峰。瓦萨里将《名人传》分为三个部分,根据他在总序中的观点,艺术达到新的全盛期是由于回归古典时代之故。瓦萨里总结了整个文艺复兴艺术发展的进程,就此论证了五项艺术要求或原则的逐步实现:法则、秩序、量度、构图和手法。

第一组同学就皮耶罗的作品:《狩猎图》《狩猎归来》《动物风景》分析了他在作品中对史前生活的外貌与情感的表达,这组作品有一个共同强调的母题,即背景中的“山火”,这一个在普林尼、维特鲁威、薄伽丘等人思想中都有着墨的母题,山火是文艺复兴时期描绘石器时代的代表特征。由此可以推断这组作品的象征意义,潘诺夫斯基借用科莫版本维特鲁威的话“古代人类的生活”命名这三件作品的共同主题。

第二组的同学分析了皮耶罗作品中关于时间的表达。将克洛诺斯(Cronus)与柯罗诺斯(Chronos)进行比较,从原始神话形象层面分析,到希腊-罗马神话的混淆,最后到克洛诺斯与柯罗诺斯的混淆,从而影响到文化与艺术的表达,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克洛诺斯经常被描绘为掌握时间流逝的力量,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作为时间象征的形象。例如,他常被描绘成一个吞噬自己孩子的恐怖形象,象征着时间吞噬一切。古希腊和罗马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在解释神话时,常常将神话中的人物和概念赋予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克洛诺斯作为时间的象征,反映了对时间无情、消逝和循环的深层次思考。
此次论坛,从艺术史和图像学的视角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的绘画作品。老师的指导同学们对图像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践应用,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让学生们了解了更多国外学者的理论观念,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