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科学术生态建设,4月13日上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举办2021年第三期阳光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武汉大学陈丹教授,以及本院的熊明福博士和王帮超博士共三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学术报告。论坛由副院长何儒汉教授主持,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
陈丹报告的题目为《孤独症与共患病定量评估》,主要介绍了关于大队列脑电数据智能化分析在孤独症与共患病定量评估的研究。他依据脑电大数据,研究了同步度量、特征构建、模式认知三个层面的核心科学问题,发展“从一维到高维”脑电大数据高效分析与计算方法,介绍了其在推动典型认知障碍从“主观定性”进入到“量化精准”在线分析的工作,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抑郁症、睡眠障碍、癫痫等的高效监控、高精度识别与分类的研究现状作了详细报告。他的研究引起了在座教授和学生的热烈讨论。
熊明福报告的题目为《时尚个体属性迁移的行人重识别》,主要介绍了基于时尚个体属性的行人重识别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他简要论述了行人重识别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创新点及未来研究方向。他指出,行人重识别技术作为常用的监控视觉局限的技术性弥补,可与行人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智能监控领域。他的报告条例清晰,观点新颖,引起了师生浓厚的兴趣。
王帮超报告的题目为《城市信息学与城市生长》,主要介绍了城市信息学和城市生长的相关课题研究。他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城市信息学和城市生长的概念,重点讲解了城市信息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并展示了其在城市居民活动空间映射、与城市活力有关的城市生长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通过计算机视觉的相关研究报告,有效推进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学院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个人简介
陈丹: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学者”特聘教授(2016)。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工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针对脑电大数据指导的认知状态理解中,同步度量、特征构建、模式认知三个层面的核心科学问题,发展“从一维到高维”脑电大数据高效分析与计算方法。系列工作推动典型认知障碍监测从“主观定性”进入到“量化精准”在线分析,实现自闭症谱系障碍、抑郁症、睡眠障碍、癫痫等的高效监控、高精度识别与分类。 近五年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三十余篇,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A类(CCF-A)期刊IEEE TKDE/TC/TPDS以及TSC/TMI/TII/TNSRE,ACM CSUR等, 其中4篇ESI热点论文与7篇高被引论文、2次当选CCF-A期刊TPDS亮点与在线封面论文(2015年3、6月)、1篇论文入选Elsevier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成果大赏(2017年10月,共24篇序8);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自然科学类);指导科研团队获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2020年);得到世界著名专家正面评价,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N.E.Huang、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会士H.Nguyen、IEEE会士Z. Xiong等,并被推广到遥感、时空大数据分析。
熊明福,博士,2018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就职于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主要从事行人重识别、图像增强等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如JPDC、SCIS、MTAP、ECAI、ICASSP、PCM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得首届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挑战与创意大赛全国特等奖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王帮超,博士,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生导师。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包括JSS、RE、IJSEKE等软件工程领域知名期刊、会议。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需求工程、经验软件工程、城市信息学。获得2019年武汉计算机软件工程学会“优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