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科交流和思维的多元化发展,12月6日上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邀请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孙刚教授,以《高效快捷个人防护用有害物质检测材料的研究》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本次报告会在崇真北楼B4010会议室举办,由刘琼珍副教授主持。
孙刚教授的课题组专注于个人防护材料的研究,其研究以绿色、实用为特点,通过材料的重复使用和绿色的多功能性,实现了材料的可持续;研究团队开发出的材料不仅能够防止有害物质的侵入,还能在有毒物质存在时发出预警,极大提高了防护能力;课题组使用了多聚阳离子改性材料,以增强材料的防护性能;采用了多聚体、多孔和冠状结构,这些结构因其高比表面积而能够更有效地捕捉和检测有害物质。孙刚教授解释了如何利用这些结构与有害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快速检测。研究团队还探索了绿色化学方法,以激发材料的杀菌性能,为个人防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报告中,孙刚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棉和其他纤维上原位形成了多聚阳离子和高度多孔结构,这些多孔结构包含从纳米到微米级的孔径,可以大量捕获各种化学物质。多聚阳离子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地吸附大量的阴离子化合物和细菌,赋予了纤维不同的功能特性。一些多孔结构可以与熏蒸剂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颜色传感信号在表面自动解毒,这类织物可用作空气过滤器或具有生物和化学防护功能的面罩。

报告结束后,孙刚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了个人防护材料的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方向,此次学术报告不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也增加了师生对个人防护材料研究领域的认识,为科研注入了新的灵感。
孙刚教授简介:
孙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杰出教授。孙刚教授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中国东华大学纤维工程专业,随后在美国奥本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他曾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颁发的CAREER奖(1997年)、美国纺织化学与染料师协会(AATCC)颁发的奥尔尼奖(2016年)和查平奖(2021年)。目前,孙刚教授担任《AATCC Joumal of Research主编,并且是多个纺织领域重要期刊的编委
孙刚教授的研究团队致力于生物和化学保护纺织品及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日光诱导的可重复使用抗菌抗病毒聚合物及纤维,用于提升呼吸防护效果;高灵敏度的个人化学和生物毒素传感器;以及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可降解冷却材料。迄今为止,孙刚教授已发表同行评审论文超过3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