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在阳光校区崇理楼教育部工程中心312会议室,教育部工程中心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汪一教授进行了题为“生物质热解油精制过程结焦机理及调控方法”的专题讲座,中心全体教师及其研究生参加了讲座交流活动。
生物质热解油是由生物质通过快速热解得到的产物,是唯一的液体含碳可再生资源。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以生物油为原料,通过精炼提质,发展替代石油基的燃料及化学品,可大幅缓解我国石油短缺局面,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然而,生物质热解油在精制过程中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焦炭,严重阻碍反应进程。生物质热解油结焦是其各类精制技术的关键共性难题,亟待解决。汪一教授介绍了在生物质热解油精制过程结焦机理及调控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即基于生物质热解油组分间交互作用解析,明确了生物质热解油精制过程组分演化与结焦机理,建立了特征组分聚合反应调变理论,提出了自由基稳定化的生物质热解油结焦调控方法。
报告结束后,汪教授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研究建议。他鼓励年轻学者大胆创新,结合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作出贡献。
汪一,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湖北省“杰出青年”、“楚天学者”。主要从事碳基燃料热化学反应机理及锅炉灵活性提升理论与技术相关工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3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0余篇,含ESI高引5篇,个人H因子64(Scopus)。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译著1部,主编教材1部。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能源权威期刊Energy & Fuels Rising Star奖(全球29名学者入选),获中国节能协会技术发明特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