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环境工程学院在线上举办了学校第205期阳光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任强强研究员作了题为“碳中和目标下的燃煤水泥窑炉:低氮与低碳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论坛由学院王腾副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论坛。
院长潘飞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任强强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接着,简单介绍了任强强研究员的研究方向,希望我院教师向任强强研究员学习,将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主动攻克本研究领域内的“卡脖子”问题。
报告中,任强强研究员指出目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作为碳排放的主要行业—水泥工业,其低碳化清洁化改革迫在眉睫。为解决水泥行业高NOx排放问题,任强强研究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原位-二元技术,利用煤炭自身的还原性,高效降低NOx的排放,实现2500吨/日水泥窑炉超低排放。此外,任强强研究员从“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水泥行业低碳化,而非低煤化的前进方向。创新提出水泥熟料低碳烧成流程工艺,对水泥熟料生产工艺进行了变革性流程再造。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针对讲座内容进行踊跃提问,任强强研究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并提出开展长期交流的意愿。王腾副教授感谢任强强研究员的精彩报告。院长潘飞指出,作为工科学院,科研成果是要服务于产业的,我院迫切需要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落于实处。本次报告内容为我院师生拓展研究思路、开阔学术视野提供了帮助,希望今后能多多合作,加强联系,共同推动我院整体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个人简介:任强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首批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长期从事煤与固体废弃物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针对煤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难题,研发流化熔融工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实现首台十万吨级流化熔融工程应用;围绕水泥窑炉高碳排放和高污染难题,成功研发水泥窑炉原位-二元低氮技术,实现2500吨/日水泥窑炉超低排放,并创新提出水泥熟料低碳烧成流程工艺;围绕双碳目标下煤炭如何利用的问题,创新性提出煤炭 “纯化-燃烧”近零排放概念。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洁低碳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低碳热转化国际研讨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煤炭学报、水泥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专刊客座编委。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1)、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