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学校第381期阳光论坛

时间:2023-05-17 08:43:10    作者:吴丹    

5月8日,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了2023年第三期教师学术论坛,本次会议在腾讯会议线上举办。由学院周一星博士主持,艺术学院部分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期阳光论坛艺术学院周一星老师对欧文·潘诺夫斯基所著,杨贤宗所翻译的《西方艺术中的文艺复兴与历次复兴》进行主讲分享,首先谈到选取该书的缘由:基于本著是潘诺夫斯基根据1952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发表的“美术史中的文艺复兴问题”四场讲座内容修订而成。书中的第一章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有关艺术和学问复兴的文献;区分了视觉艺术上回归古代与回归自然的两个方面;主张文艺复兴的自我意识,而否认其为一种自我欺骗。第二章试图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所谓的早期文艺复兴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加洛林时代文艺复兴与12世纪文艺复兴;作者认为两次中世纪复兴均是有限而短暂的,而唯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带来了古典形式与古典内容的重新结合,是全面而持久的。第三章阐明了意大利14世纪绘画尤其是乔托和杜乔带来的创新与影响;而在建筑和雕塑方面,北方的发展甚至主导了意大利艺术。最后一章讨论了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在雕塑、建筑以及绘画中的发展,强调了15世纪意大利艺术与尼德兰艺术之间的联系。

其次,周一星老师讲到艺术不是单独的,艺术史所回答的问题不是一幅画有多美,而是关注这个历史阶段比起前一个阶段的进步。比如在文艺复兴前3000年,人类就开始探索如何在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事物,而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才真正理解并掌握透视法。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进步性。另外,她提到了潘诺夫斯基与图像学,图像学方法是文本对照,需要在图像之外寻找文本。对同学们的思路有着很好的启发。

周老师在论坛讲授过程中,还组织了学生讨论环节。例如方钰文同学根据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发展,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思想的进步性,以及肯定了文艺复兴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张家奇同学就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谈到了“神性之爱”与“人性之爱”的冲突与和解。

最后,周老师在总结中谈到了对文艺复兴更深层次的理解:文艺复兴这个词,不仅仅存在于我们众所周知的发源于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它存在于每个国家的每段历史中。如在西方的所谓加洛林文艺复兴,以及在稍晚一些的时期,仅仅存在于贵族和上层知识分子的趣味。同时期,我国宋朝正进行着对夏商周三朝的复兴。其原因为当时上层知识分子向往之前的朝代,认为夏商周是一个文明、彬彬有礼且非常强盛的时代。所以我们见到的很多宋代的工艺品,有很多是仿造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样式制作的,这也可以叫做文艺复兴。

在我们讨论文艺复兴时,我们应该抛开最简单的对文艺复兴概念的理解,站在更高的历史角度,从更高的视野去看待。将中国的和西方的联系起来,因为文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在文明与文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交流。

本次论坛通过讲座与讨论的模式,让全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让参会的同学与老师都能够尽情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令大家受益匪浅,同时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学术分享的平台与学习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