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成功举办第630期阳光论坛暨第4期“南湖·兰亭读书社”

时间:2024-06-03 08:27:58    作者:李一涵    

5月30日下午,武汉纺织大学第630期阳光论坛暨传媒学院第4期“南湖·兰亭读书社”在南湖校区尚美楼T101室成功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廷俊教授受邀出席此次论坛,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发人深省的学术讲座。吴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以其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和生动的案例,为传媒学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传媒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论坛活动。

吴廷俊教授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曾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会首任会长、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吴廷俊教授在学术研究领域成果卓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数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两次获吴玉章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开讲前,马庆副院长代表所有与会师生,向吴廷俊教授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与热烈的欢迎。致辞中,马庆副院长简要介绍吴教授的学术历程、研究成果以及在学术界的重要影响力,并希望通过此次宝贵的交流机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求学之道,教师能够深入领悟教学科研之艺,从而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讲座伊始,吴廷俊教授明确指出,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肩负的两项基本职责,它们共同指向了"育人"这一核心目标。在探讨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这一关键问题上,吴教授表示,教学与科研有首颔之分和本源之别,大学教师应以教学为首,科研为颔;教学为本,科研为源。

在深入探讨教学这一主题时,吴廷俊教授指出,站稳讲台,不仅很难,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教师们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吴教授认为,教师要站稳讲坛,至少应做好四件事:首先要设计好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其次要备好课,达到"熟"、"通"、"化"三个目标;再次要讲好课,吴教授提倡"少而精"的教学原则,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吴教授将课表比作教师的"宪法",强调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课表,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学生一节课。吴教授强调,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在谈到科研的重要性时,吴教授引用朱熹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此比喻科研是老师头脑里新知识永不枯竭的源头。他倡导教师在科研中应坚守三个原则,即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与教学有益的,研究于社会有用的;抱定“三不”主义,即不搞学术“大跃进”,不“弯道超车”,不违史德(师德)。

在论坛的高潮部分,吴廷俊教授将其新作《弹指间——我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十八年》亲手赠予传媒学院望海军院长,以此表达对学院学术氛围的支持与鼓励。这份珍贵的礼物不仅传递了知识与智慧,也象征着学术传承与思想交流的深远意义。

吴廷俊教授身上展现着学者的深厚底蕴和对学术的无限热忱,与会师生不仅被他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所折服,更被他的智慧和热情所感染。随着活动的深入,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年近八十的吴廷俊教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他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学术后辈不断探索,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吴廷俊教授的精彩分享和师生们的热烈互动中,本次论坛圆满结束。吴教授的真知灼见和学术热忱鼓舞着每一位与会者,为我院师生未来的学术探索道路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导,对传媒学院未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与科研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