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第16期学术沙龙暨第59期崇文讲堂

时间:2024-09-10 17:01:08    作者:李建鹏    

9月5日,外国语学院举办了2024年青年博士学术沙龙,学院5位新进的博士史沛、田禹、张守慧、陈芬、李顺亮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沙龙活动由副院长刘方荣主持。

史沛博士的主题是“同声传译概率预测中的语义冗余”。她介绍了俄罗斯语言学家切尔诺夫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语义冗余现象所做的概率预测模型。切尔诺夫认为语义冗余分为几个层次:音节词义层、语义层、交际语境层。语义信息冗余构成了语句含义的主要联系,每一层的语义冗余都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下一层的语义。同传译员要以语义信息为支撑,重建文本语义结构,结合外部环境完成翻译任务。

张守慧博士的主题是“居住隔离“合法化”:美国加州《第14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及其民主悖论(1963-1966)”。 张博士首先详细介绍了美国加州《第14条宪法修正案》出台的时代背景、加州社会各界的反响和最终的解决,接着分析了美国加州《第14条宪法修正案》得以通过的“多数表决规则”及其民主悖论:多数表决规则是多数人维护自身利益最好、最正当的武器,但是这种规则一旦被滥用,多数人就可能利用该规则来侵害少数人的利益,产生多数人专制的弊端,损害民主。她明确指出这种被滥用的“多数人规则”正是美国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

田禹博士做了题为“新阶段海外国际中文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刍议”的报告。田博士分析了当前海外中文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系统的教材;教学方法不够系统;中文习得机制和测试机制需要科学化等,进而指出海外中文教育面临巨大的机遇,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建立中文语言知识库;建设中国传统和现当代文化库;为海外中文学习者设立中文网络社区;创建全球中文教育机构等等。

陈芬博士介绍了“栖身他者之中—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她从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亚当·纽顿的叙事伦理切入,分析了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两部作品《好女人的爱》和《游离基》中的他者伦理,得出结论:叙事的本质是伦理,叙事是栖身他者之中的重要途径。叙事可能会误导读者,同时读者可以通过叙事的不可靠性来对他者和他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慎的伦理判断;进入他者视角才会在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中获得新的认知与感受,拥有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李顺亮博士以“美国白人女性性向越界群体:来自男权思想的规训”为题,借助分析戏剧《去年夏天在青鱼湾》来关注社会少数群体--女性性向跨界者的伦理焦虑。李博士认为性别越界现象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体现,需要得到社会和人们的重视与探讨;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性别跨界群体和异性恋群体一样具有勇敢追求自我,珍惜彼此感情,勇于承担亲密关系中的相应伦理责任等美好品质,也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与尊重。

5位博士分享完毕之后是点评环节。参与点评的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罗绮伦希望博士们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使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刘方荣则希望博士们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科研,另一方面要在学院人才团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谭燕保院长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她介绍了学院今后的总体发展方向,鼓励并期望老师们能够适应学院发展方向,加强科研投入,共同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建设科研团队,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