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深化学校学术生态建设,促进学术研究走深走实,4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把握党建学科建设要点,聚力党建理论研究”为主题举办了阳光论坛第二场学术活动。研讨会由学院党建学科方向负责承办,在东配楼201会议室举行。刘艳、汪书路、陈春兰等三位老师围绕各自对党建学科和党建研究主题的看法作了学术报告。学院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家猛教授莅临现场作专家点评。党的建设学科方向全体教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部全体教师、其他有研究兴趣的老师以及马院全体研究生参会。会议由副院长喻学林教授主持。
党建学科方向负责人刘艳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党建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和思考”的发言。她从党建学科的学科内涵、全国党建学科的发展现状、我校党建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把握党建学科建设要点、聚力党建理论研究四个方面对我院党建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从党建研究史学划分、理论功能划分、研究方法等视角充分阐述了党建学科的内涵,指出我国党建学科目前处于初创阶段,党建二级学科正在突破传统研究方法的框架,从注重诠释分析、关注经验研究到增加问题意识,形成系统思维,多学科视角全方位构建。我院党建学科在反腐倡廉制度文化研究和湖北地方党史和党建研究两个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取得较好成果积累。最后刘艳教授对我院党建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展望。
汪书路博士以“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为题,从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两大方面进行了汇报。他从吕振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渠道、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吕振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汪老师认为,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社会形态理论、中国通史以及民族史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努力,是集革命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著名学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吕振羽与政治家、哲学家相比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要全面总结其经验和特点,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借鉴。
陈春兰博士发言题目为“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展望”。陈老师分析了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梳理了近代以来青年爱国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并围绕历史上爱国主义运动、新时期青年学生爱国运动、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的挑战及发展三个方向阐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她从青年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指出新时代要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观,必须立足于历史上青年爱国主义运动的传统、轨迹、发展演变,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继承与发展想统一。她认为青年爱国主义运动受多元文化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青年意识形态淡化,要不断深化爱国主义运动的实践。
黄家猛教授对三位发言老师的主题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建学科的建设经验和做法,回顾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国内党建学科大致发展历史,为我院党建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次阳光论坛专题研究了我院党建学科发展的概况及相关学术问题,为今后学院党建学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激发了师生学术研讨热情,提升了师生学术研讨氛围。